1、適時播種
豇豆品種一般在土壤10cm,地溫應穩定在10-12℃,氣溫穩定在15-32℃間,即可播種種植,在江西省各地豇豆一般播種期為3月上旬至8月上旬露地均可種植。一般直播為主也可育苗移栽,早春可地膜覆蓋保溫。
2、整地施基肥選用排水好,肥力高,灌溉條件好的地塊
一般每667㎡施氮、磷、鉀復合肥25kg,有機肥1500kg為基肥,使豇豆前期具有充足的營養,為全生長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豇豆種植的畦式:畦寬(包溝)120-130cm,溝深25-30cm,以利于排水。每畦可種植雙行,株距約為25-28cm,密度為3300-3800穴/667㎡,每穴3株。出苗前不需澆水,否則會引起爛種。
3、田間管理
a、插架引蔓當植株長到17-33cm,即將抽蔓時,要及時插架,一般用竹竿插成“人”字形,架高220-250cm,每穴插一根,并向內稍傾斜,每兩根相交,上部交叉處放竹竿作橫梁,呈人字型,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。
b、抹芽打頂第一花序以下側枝長到3cm長時,應及時摘除,以保證主蔓粗壯。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節位的側枝可留2-3片葉后摘心,促進側枝上形成第一花序。當主蔓長到15-20節,達到230-250cm高時,剪去頂部,促進下部側枝花芽形成。
c、肥水管理豇豆齊苗或定植還苗后,前期要盡量控制水分,到開花坐莢時澆足水,并根據土壤情況適時灌水,既要保持土壤濕潤,又要注意控制田間濕度,避免發生病害。開花初期看田間情況,追施尿素一次7.5kg/667㎡,結莢盛期追施復合肥2-3次,每次7.5kg/667㎡,中后期肥水比較充足,可使植株形成較多的側蔓花序,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繼續開花坐莢,延長采收期。
4、防治病蟲害
播種期或定植期可使用適當的除草劑,幼苗期防治地下害蟲、蚜蟲,花期防治豇豆螟,鉆心蟲及時防治銹病,根腐病,病毒病等。
a、豇豆根腐病:受害部位為主根與地表主莖出現紅褐色斑塊,邊緣不明顯,逐漸變成暗褐色至黑褐色,稍凹陷或開裂,開花結莢后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但不脫落,病株主根受害腐爛,不生側根,植株矮小,嚴重時莖、葉枯萎死亡,此病屬一種土傳病害,一般種子不傳帶病菌。夏季多余排水不良,高溫高濕易發此病,粘重低洼地,連作地種植發病更重。因此,發病重的快地應實行輪作,高畦或深溝窄畦栽培,經常清溝排水,及時清除病株殘體,燒毀或深埋。在田間零星發病時開始用藥,藥劑可選用多菌靈、防霉寶可濕粉、托布津可濕粉、抗枯寧等澆根或噴霧。灌根的藥液濃度可稍加大,每隔7-10天澆1次,澆4-5次,噴霧的藥液按比例兌水,重點噴射豆株莖基部,每隔7-10天噴1次,連續噴3次。
b、豇豆銹病:主要為害葉片,嚴重時莖蔓,葉柄,豆莢均可受害。初期多在葉片背面形成黃白色小斑點,微隆起,擴大后形成紅褐色皰斑,具暈圈,皰斑破裂后散放出紅褐色粉末狀物,皰斑處的葉片正面產生退綠斑,植株生長后期病部產生黑色皰斑,皰內含有黑色粉末狀物。夏季多雨易發此病,長期連作,地勢低洼,種植過密等均能加重發病程度。防治上除選用抗病品種,加強栽培管理外,一般選用多菌靈、粉銹寧等每隔7-10天噴1次,連續2-3次,實施藥劑防治。
c、豇豆病毒病:病株初在葉片上產生黃綠相間花斑,以后濃綠色部位逐漸突起呈疣狀,葉片畸形,嚴重病株生育緩慢,矮小,開花結莢少。防治上以早期滅蚜蟲為主,特別是干旱時更應注意防蚜蟲,加強栽培管理,增強植株抗病力。
d、豇豆鉆心蟲和豆莢螟:豇豆鉆心蟲,主要以幼蟲蛀食豇豆花蕾、豆莢。防治上及時清除田間落花、落莢,摘除被害的卷葉和豆莢集中燒毀外,藥劑防治的策略是“治花不治莢”,在豇豆始花期開始用藥,以后每隔7-10天噴1次,連續2-3次。噴藥時間以早晨花瓣張開時為好,此時蟲體可駐分接觸藥液,藥劑可選用菊酯類等。若在結莢后用藥一定要在采摘后噴藥,禁止采前噴藥,避免中毒,豆莢螟常與豇豆鉆心蟲伴隨發生,此蟲也以幼蟲咬食豆莢,鉆蛀豆粒。
5、及時采收
春播豇豆在開花后8-10天即可采收嫩莢,夏播的開花后6-8天采收。當莢條粗細均勻,莢面豆粒末鼓起,達商品莢標準時,為采收適期,采收時,要保護好花序上部的花,不能連花柄一起采下,一般盛莢期每天采收一次,后期可隔一天采收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