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薹(包括紅菜薹、白菜薹、油菜薹)是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,為十字花科蕓薹屬蕓薹種白菜亞種的變種,一二年生草本植物,紅菜薹是原產我國的特產蔬菜,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,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為著名。菜薹以柔軟的花薹供食,品質脆嫩、營養豐富,僅就維生素C而言,比大白菜、小白菜、塌菜等都高。菜薹的食用方法很多,無論是素炒、葷爆,或用開水燙后做涼拌菜,風味皆鮮美,在主產區也被視作珍品。由于受氣候條件的限止,適宜種植區域僅限于長江流域,菜薹在南方和北方都屬于稀特蔬菜,被視為席上珍品。我所科研人員根據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市場對菜薹品種和品質的要求,已培育出紅菜薹系列雜交新品種,在長江流域多個適種區的示范推廣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,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菜薹產品,為農民朋友提供了增收的路子,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。
一 、品種選擇
60天品種:康紅一號、康紅三號、麗紅303、小葉紅帥、薹多多;70天品種:康紅二號、小葉紅牛;75天左右:麗紅305等及洪山菜薹原種。
二 、播種期選擇
播種期根據品種特性,結合當地氣候條件確定播種期。長江流域早熟品種多于8~9月播種育苗,晚熟品種9~10月播種育苗。中熟品種播種期在上述兩者之間。播種過早,花芽分化推遲,營養生長期加長,延遲了抽薹。播種過遲,則花芽分化提早,抽薹提前,不利于菜薹提高產量,且容易發生病毒病和軟腐病,病蟲害危害嚴重;生產上可根據自身的種植條件、前茬作物的收獲期以及種的技術水平來確定播種期。
三、 培育壯苗
⑴ 苗床準備
苗床應選擇較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,施入腐熟有機肥料,每㎡苗床約用10㎏的腐熟畜禽糞與人糞尿的混合肥,肥料要與畦土充分摻勻,然后精細整土、整平,澆透底水,播種前的第一次澆水,要求澆透,水要滲入畦面約10㎝以下,隨后在畦面上均勻地撒一層厚約0.3㎝的過篩細土,再行播種。
有條件的地方,可用森林土或塘泥曬干后作為苗床土,墊厚15—20㎝,作為育苗床,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發生和危害。特別是對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、軟腐病有很好的效果。
苗床消毒;在播種前每平方米使用30毫升福爾馬林加50-100倍的水噴在苗床上,用塑料薄膜覆蓋5—7天,揭去塑料薄膜后挖松床土,使福爾馬林充分散失掉(約10天)再播種。
⑵ 種子處理
①溫湯浸種,將種子放入55溫水浸種20分鐘,邊燙邊攪拌,晾干后即可播種,也可結合藥劑拌種使用。
②藥劑拌種,用占種子重量0.3%的47%加瑞農可濕性粉劑; 50%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;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,但不可混合使用。可防治軟腐病、黑腐病、角斑病。 ⑶ 播種
每畝大田用種量為20-30g,需用苗床25㎡。將種子撒播在已準備好的苗床上,要播得均勻,可把種子分成多份,每㎡約用種子1-2g左右。播后潑糞稀覆蓋,或撒一層經過篩的細土,約0.2-0.5㎝厚,以遮蓋住種子便可。畦上面可再履蓋遮陽網保濕,種芽露出土面即除去遮陽網。適宜條件下約需2-3天出苗。
⑷ 苗期管理
播種后覆蓋銀灰色遮陽網降溫保濕,驅蚜防病毒。至移栽前10天撤網煉苗。保持床土濕潤,2-3天即可出苗。真葉抽出后開始間苗,以后每隔4-5天間苗一次,及時將弱苗、病苗和雜草去掉,保持種純苗壯。至移栽前保持6-10㎝苗距。每次間苗后薄施人糞尿。移栽前2-3天,追施一次清糞水,并噴施一次90%乙磷鋁1000倍液和40%樂果乳劑1200倍液,帶肥帶藥定植。一般每畝苗床可栽大田15畝。 。
育苗期20~25天,苗齡短,抗逆性差;苗齡長,影響花薹發育。一般在幼苗長到5片真葉時即可定植。
四 、定植
菜薹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,但以保肥保水的土壤種植更適宜。栽植前深翻整地,看地力情況施足基肥,一般可施用經漚熟的禽畜糞和人糞尿混合肥3 000~4000㎏,耕耘耙平后作畦。夏秋栽培宜作高畦。平畦寬100㎝種2行或160㎝種4行,畦的高度以便利排灌水為原則,種植雙行。
幼苗苗齡約25-30天,有真葉5~6片時定植。定植前一天要把苗床灌透水,次天起苗時帶土移栽。挖苗盡量減少傷、斷根。種植深度以苗坨面與畦土面齊平,栽根入土,不得埋心,種后澆透定根水。
種植密度:行距40㎝,株距30㎝,每畝栽植3700株左右,可根品種而定,早熟品種可適當密植,晚熟品種可適當稀植。
五 田間管理
定植后2~3天需連續在早晚打復水。成活以后,視土壤濕潤和天氣情況,用淡糞水勤澆保濕潤,緩苗后視具體情況,每10~15天追一次肥,每次每畝施尿素或復合肥10~15㎏,連續追2~3次。及時中耕、除草,促進早發棵,早抽薹。
開始抽薹時,肥水要充足,菜薹受旱容易發生病毒病,水多了則易發生軟腐病,所以排灌要適當。每割一次菜薹,應及時追施一次3~4成濃度的糞肥,以保證肥水供應。收割主薹后,供足肥水,爭取第二、三輪側薹粗壯。追肥也可用三元復合肥。11月以后氣溫下降,應控制水肥,以免生長過旺而遭受凍害。